该“实施意见”明确了四川省13个生态保护红线区块的地理分布、主导生态功能及保护重点,提出了管理管控要求。四川生态保护红线空间分布格局为“四轴九核”,共13个红线区块,总面积19.7万平方公里,占全省幅员面积的40.6%。其中,2个属于水源涵养功能,3个属于生物多样***保护功能,1个属于土壤保持功能,7个属于双重功能。其中“四轴”包括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土壤保持红线区、大巴山生物多样***保护-水源涵养红线区、川南生物多样***保护红线区、盆中城市饮用水源-土壤保持红线区。“九核”包括雅砻江源水源涵养红线区、大渡河源水源涵养红线区、黄河源水源涵养-生物多样***保护红线区、沙鲁里山生物多样***保护红线区、大雪山生物多样***保护-土壤保持红线区、岷山生物多样***保护-水源涵养红线区、邛崃山生物多样***保护红线区、凉山-相岭生物多样***保护-土壤保持红线区、锦屏山水源涵养-土壤保持红线区。
通过意见实施,四川计划实现生态保护红线的两个阶段***目标:到2020年,全省国土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并得到有效保护,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改善,基本形成结构合理、功能明确、格局稳定的复合生态保护红线体系;到2030年,区域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,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提升,全面形******口资源环境相均衡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。